孔晟宇理论学习7

发表日期:2023/10/13 21:33:36 作者:孔晟宇 有822位读者读过

浅谈小学语文中高段阅读指向表达教学策略

摘要:崔峦老师在《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一文中,明确提出要实现阅读教学的美丽转身,改变语文教学出现的高耗低效现象。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实现美丽转身,改变这种现象?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一句话可以回答这个问题:理解是基础,积累是前提,表达是目标。为此,我认为可以抓住三个转变,实现阅读与写作、语言表达的有效贯通。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要将对文本内容的关注转向对语言形式的领会;在教学过程的实施中,应将对文本内容解读转向重语言学习运用;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进行读与写的有效衔接和迁移。

 一、探索文本精妙之处,多方位进行理解

(一)对课文内容以及形式进行辩证处理

1.钻研教材,科学解读

辩证处理课文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准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学课文不但要知晓说什么,更要重视关注课文怎么说,还要探究为什么这么说。在新课改背景之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积极重视学生文章意义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要调学生对文章形式意义的思考。

2.筛选内容,完善教学

阅读课要指向写作,它对于选取表达的教学内容,必须基于学生作文的需求,找准作文需求的要害,可能并不是课文本身最精妙的地方。每篇课文都有它独特的言语表达策略,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到文本中去领略 ,在运用过程中去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一用新的词语,练一练好的句式,学一学巧的构思,比一比、换一换不同的文体。语文教师应不断修炼自己,提升自己的语言素养,敏锐地洞察到适合学生的写作表达点,准确地制订阅读教学语言运用的目标 。

(二)引导学生建立强烈的意文兼得的认知

树立意文兼得的意识,正确解读文本是处理好指向习作阅读教学的关键。精准、独特的解读将给教学提供可能性,经过 筛子的筛查和沉淀后,就是教学内容,再通过教师的设计,就有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最后经过反思来进一步完善我们的教学。

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但不等于写作能力,因此语文课不应都是写作课,教学中不可以把每一个环节都落在写作上。眼高手低是正常的、被允许的,学生当前必须读一些高品质的文章,哪怕目前手不能及,也就是说阅读不一定篇篇都应服务于学生写作学习的需要。这一定程度上可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尽量避免出现语文课本成为学生写作范文集现象。

二、开展深度文本探究活动,合理设计训练

(一)关注文本的语言形式

1.深化文本理解,提高学生语言理解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非常重要,为了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训练来实现,这也是最基础的一个步骤。它对学生语言素养的培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小学中高段的学生来说,在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时候,朗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关注作家的表达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强烈的语感,这对语文素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学中高段,很多课文篇幅较长,文章的重点就是关注作者的表达内容,尤其在选读文章中。

例如,在教学《精彩极了糟糕透了》一课时,这是一篇叙事文,如何关注作者的表达内容,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在反复的阅读中了解这篇文章的表达内容。抓好基础朗读训练是学生关注作者表达内容的最简单有效的方式。

2.通过语言训练,关注学生语言积累

小学中高段时期正是学生语言发展的最佳阶段,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习语言、词汇以及表达方式的积累,将词语句式等都融入在教学工程中,可以开设专门的表达形式课,帮助学生不断积累。词汇的积累可以让学生专门准备词汇本,而句子形式的积累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分三个阶段来进行学习。

首先是句子的正确性,也就是句子的完整性,其次就是培养学生将句子变丰富的一个过程,例如增加必须的修饰手法,最简单的训练就是将短句变长句,让学生自己给一个完整的句子增加内容,使其表达更加丰富。最后就是句子之间的关联,使句子之间的关系更符合逻辑。

3.整合听说读写训练,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对表达的关注,包括作者的表达形式和学生的表达能力的培养,加强和整合听说读写的联系。听说读是在文本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采用听说读等各种手段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理解文本的能力,而是学生语言能力积累的表现,在写作训练中,学生通过教师要求的内容,利用自己掌握的各种表达形式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让学生在自己写作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学习完《怀念母亲》时,我让学生根据文章中人物描写的技巧和方式将自己的母亲写出来,我规定了主题,描写母亲在我犯错的时候是怎样教育我的这一主题,让学生自己选择事件以及表达形式等,让学生充分利用学过的知识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最后,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之处他们的不足之处,鼓励其写得好的方面,并在班里范读几篇好的作文,让其他同学来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

(二)对文本的表达方式进行重点关注

在基于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关注学生写作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根据不同文章的体裁特征进行针对性训练。

如在人教版四年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教学结束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练笔,写一写小钱对捐献给他骨髓的台湾青年的内心感受。有学生这样写:我真心感谢您冒着生命危险给我捐赠骨髓,使我获得重生。等我身体好转之后,也要跟您一样用爱心为他人的病痛提供帮助。看上去学生的语言是情感饱满、个性飞扬,可当我们认真地读上几遍,就会发现这些语言缺乏个性化,满富格式化,学生基本上是在给台湾青年写感谢信,语言表达能力并没有真正得到发展。

(三)依托文本,适量笔练    

1.准确把握文本空白,进行说写训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实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不仅需要关注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大声地说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实际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与作者对话,深入文本,找到情感上的共鸣点,启迪思维,在文本空白处补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精彩的情节空隙中找寻空白点,需要教者独具慧眼,找准训练点。

2.紧扣文本挖掘点,进行续写训练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些文章在情节表述上看起来非常完整,其实不然,有些文章,戛然而止的情节,反而可以留给读者太多的想象空间,如《小桥流水人家》一课写到了至今一看茶树,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当时的情景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这当时的情景是一番怎样的情景。有的同学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有的同学联系上下文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续写表达。

三、对文本内容进行拓展,夯实能力

(一)指导获得阅读的方法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阅读能力不强,读书的效果不明显,主要是没有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最基础的任务是在指导学生对略读法、跳读法等阅读法进行了解,与此同时,指导学生知晓一些常见的阅读方法,如先浏览前言、目录和后记,精读和略读相结合等。

(二)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在有效激发了小学生学读书热情,掌握了一定读书方法后,教师可以对阅读形式进行适当的扩展,通过开展师生共读一本书、大家一起读名著、不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等读书活动,在丰富的活动开展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情,在持续的交流与合作中得到阅读能力的提升。在读书交流活动中,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读书体会,对文本中喜欢的人物形象进行评价。此外,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读书感受与体会进行写作,置身于文本之中,将自己想象成为书中角色,对书本角色进行延伸,对作品续写与改写,有机地把阅读和习作融合起来。

小学中高段是学生语言素养形成的关键时候,阅读教学指向表达,既强调理解,又促进积累,更强化运用,能很好地联系并促进语言掌握的三个环节,也就是语言的理解、语言的积累以及语言的表达,通过这样紧凑而又互相关联的三个环节,对提高小学中高段学生的语文能力具有重要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柯爱荣.小学中年级段阅读教学的语言训练例谈[J].传道受业,20142516);116.

[2]邹文艳.“指向写作视角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语文天地(小学版),201610.

[3]谢 奎.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策略初探[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版),201628):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