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秋科信组第6周教研活动报道
发表日期:2023/11/3 10:39:35 作者:王敏 有1055位读者读过
10月13日上午,郝高明老师在组内开展研究课,执教《人的呼吸》,科信组老师集体参与听课及研讨。(图1)
首先,郝老师简述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人的呼吸》是三上第五单元《人的呼吸和消化》的起始课,重点研究人的呼吸系统,主要教学内容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感受呼吸,体验呼吸时身体的变化;第二部分认识呼吸器官并了解呼吸器官的作用及工作流程;第三部分,研究我们吸进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不同;第四部分,小结并简单的认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循环过程。(图2)
接着,科学组的老师们对本节课进行了集中研讨和交流。
曹雪峰老师认为在教学人体的呼吸器官时,可以找一个相关科普视频,配合教师讲解,学生能够更好得理解各器官的作用。
王敏老师认为要多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讨论,思考,要能从学生的回答中提炼出关键词,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发现。
王晖校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小结。《人的呼吸》这节课知识性比较强,但是在教知识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发展,尤其是如何培养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关注生长点,让学习真的发生。 (图3)
接着王敏老师以“浅谈小学生科学论证能力的培养”为题展开了一场深入浅出的讲座,讲座中提到:科学探究活动间的结构性是科学教学的基本支架,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科学、感受科学、学习科学,理解活动间的结构及相互作用是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前提条件。全国著名小学科学特级教师喻伯军老师曾指出:“一个活动产生一个价值,二个活动产生两个价值,活动与活动之间的联系、活动与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第三个价值!”因此,如何优化科学探究活动间的结构是帮助学生实现科学概念转变的关键。
今天的课堂教学结合理论提炼,让与会老师们认识到:只有不断转变教学理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探索,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科学教学实践能力,才能真正保护好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从亲近自然走向亲近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