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学研究中心>>课程教研>>数学>>阅览文章

低数组第8周课题组活动

发表日期:2025/1/16 14:44:30 作者:戴笑奕 有157位读者读过

1024午,《数学经验课堂背景下低年级学生深度表达的实践研究》校级课题组老师齐聚一堂,迎来了本学期第次的课题组教研活动。

上午第三节课,毛星茹老师在三(3)班执教课的题研究课《一一间隔排列》让老师们近距离接触了“社会化学习”课堂教学。首先,毛老师带领学生回顾了学习单的主要内容,并让学生用12分钟的时间进行了组内共学,学生们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还提出了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接着,在质疑深化阶段,毛老师将孩子们的问题分成了“什么样的排列是一一间隔排列”、“一一间隔排列有着怎样的规律”和“一一间隔排列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什么用处”三类进行讨论。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互动中学生认识到了两种物体一个隔着一个排列就是一一间隔排列。在圈一圈的活动中将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得出了:两端物体相同时,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两端不同时,两种物体数量相等。最后,将间隔排列与我们之前解决的问题间建立联系,还让学生感受到了间隔排列在美术、音乐、体育等学科中的应用,并用手势帮助学生记忆。

图片

接下来是毛星茹老师主持的主题为《社会化学习模式下数学语言的培养》的沙龙活动。本次沙龙试图以实际教学为例,从“数学语言作为核心素养的意义”、“有意义的数学语言从何而来?”和“社会化学习模式下怎样指导学生使用数学语言?”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话题一:数学语言作为核心素养有哪些意义?组员们从“为数学建模在基础教育数学课程中找准了位置”、“促成了大众数学与我国数学课程融为一体”和“拓宽了数学教学实践创新的视野”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话题二:以实际教学为例说说有意义的数学语言从何而来?周婧老师提出:从教学实践的角度看,当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自己“想一想”、“说一说”或“写出来”时,“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就开始登场了。

戴笑奕老师认为:有意义的数学语言离不开数学眼光和数学思维。数学语言的意义来自解决问题进程中的表达需求。“三会”虽然各自表述,但本质是共为一体、不可分离的关系。语言的产生伴随着眼光和思维,眼光和思维的产生亦是如此。

话题三:社会化学习模式下怎样指导学生使用数学语言?袁潞婷老师提出:社会化学习的教学模式非常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老师退居幕后,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而老师每次只于关键处组织、引导、帮助学生。如此的课堂,老师的话语变少了,学生的声音变多了。特别是小组交流的环节,会的学生教授不会的学生,这与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小先生制”理念不谋而合。

尹美霞主任提出:质疑深化环节主要是为了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从错误转向正确,从模糊变得清晰,从单一变得多元,从肤浅变得深刻,从零散变得结构,从圈内拓展向圈外,因此针对每一个目的都有一个提问的句式。

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成效的,它必须经过我们进行长期持之以恒的训练才能得以提高。它要求教师要在课堂上抓住一切机会,注重对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以“说”促“思”,充分挖掘每一位学生的创新潜能,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