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语组第四次教研活动
发表日期:2025/3/21 8:15:48 作者:孔晟宇 有430位读者读过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双引擎”:作业创新+互动课堂,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记高语组第五周活动
“双减”政策落地,新课标全面推行,小学语文教学正经历一场静悄悄的变革。如何让课堂更高效?如何让作业减量不减质?两篇来自一线教师的深度研究,为我们揭开了答案——作业设计与课堂互动双管齐下,才能真正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核心素养。
一、作业设计新样态:从“机械重复”到“多维赋能”
朱国忠老师指出,传统语文作业存在“六多六少”问题:分科多、跨界少;理性多、感性少;基础多、创意少……新课标要求作业设计必须“破局”,实现“平衡升级”:
1. 常规作业“最优化”
避免机械抄写,融入情境化、实践性任务。例如,学习《山居秋暝》时,设计跨学科作业:从科学角度分析“山居优于城居”的原因,用诗歌回信王维,激发学生多维思考。
2. 稀缺作业“增强化”
增加跨界、长线、创美型作业。如观察植物从春到秋的变化,撰写“自然日记”,在长期实践中培养观察力与表达力。
3. 素养作业“均衡化”
对接新课标任务群,设计分层活动。例如《田家四季歌》中,通过替换关键词、绘画月光帽、创作小诗,让学生在审美与创意中深化理解。
二、互动课堂新策略:从“单向输出”到“多维对话”
吴惠娜老师强调,互动式课堂是落实新课标的关键。如何让课堂“活”起来?
1. 民主氛围,让互动更自由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如《秋天的雨》教学中,让学生自由想象“秋雨像什么”,教师以开放态度接纳所有创意,激发参与感。
2. 情境导入,让学习更沉浸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例如《小马过河》课前播放动画,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大家对河深说法不同”,在趣味中切入文本。
3. 多样互动,让思维更活跃
角色扮演、小组合作、项目探究……如《小蝌蚪找妈妈》中,学生化身小蝌蚪,通过模仿成长阶段,直观理解课文内涵。
4. 生生互动,让成长更共进
小组讨论、互评互学。例如《忆读书》的分组荐书活动,学生分享阅读心得,在交流中拓宽视野。
三、案例联动:作业与课堂如何“双向奔赴”?
《竹节人》教学示例
课堂:学生分组制作竹节人,模拟“比武”场景,在游戏中体会课文乐趣。
作业:设计“竹节人兵器谱”,结合科学知识分析材料特性,实现“玩中学,学中创”。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示例
课堂:匿名互评故事创作,学生既是作者也是评委,提升思辨力。
作业:接力续写冒险故事,培养长线创作能力。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双引擎”——创新的作业设计与活力的互动课堂,正成为破解“双减”难题的金钥匙。唯有让作业与课堂相辅相成,才能真正实现“减负增效”,为学生铺就一条通往核心素养的成长之路。
教育是一场静待花开的旅程。让我们以辩证思维设计作业,以开放心态构建课堂,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语文学习中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