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语组第二次活动
发表日期:2025/6/18 14:42:23 作者:蒋文锦 有52位读者读过
“语”韵春日 “研”途花开
春风如醇酒,新程壮阔多。伴随着初春的脚步,3月12日,西城实验小学中语组开展第5周教研活动,教师共研共思,促进专业成长。
第一节课是褚壮老师执教的《飞向蓝天的恐龙》。这是一篇充满科学趣味的课文。褚老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科学对话,与生命对话,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思维的天空中翱翔。一.以“飞”为眼,构建知识网络。以“飞”字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飞”的字形演变、科学原理、文化内涵等多角度解读文本,构建起跨越语文、科学、历史等多学科的知识网络,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理念。二.以“问”为径,激发探究欲望。精心设计问题链,从“恐龙为什么会飞?”到“鸟类是恐龙的后代吗?”层层递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大胆质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升思维能力。三.以“情”为桥,感悟生命奇迹。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创设生动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恐龙飞向蓝天的艰辛历程,体会生命演化的神奇与伟大,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爱。这堂课不仅让学生收获了知识,更激发了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爱,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播下了科学的种子。
第二节课是曹秀琴老师执教《纸的发明》。曹老师围绕“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这一核心句展开教学,以任务群驱动学生深度学习。任务一:探寻纸的发明之路,通过“我是字词小能手”活动,聚焦“贡献”“改进”“传承”等关键词,夯实语言基础;再借助“梳理图表概括段意”活动,引导学生提取文本时间轴,归纳造纸术从雏形到蔡伦改进的演变过程,训练信息整合能力。任务二:我是小小设计师,创设情境为蔡伦设计“人物名片”:先填写“原料、步骤、优势”等核心信息,提炼造纸术的创新要点;再通过“理解名片内容”活动,对比古今书写材料,深入理解“轻便、廉价、普及”等技术突破对文明传播的意义。任务三:我是文化代言人,学生综合运用图表与名片,化身“非遗宣传员”,用结构化语言介绍造纸术的发明历程,既复现文本逻辑,又融入跨学科知识(如科学原理、历史影响),在实践中强化文化自信与表达力。三大任务由浅入深,以“字词—信息—表达”为链,融合知识习得与素养提升,凸显语文学习的情境性、综合性与实践性。
课后,老师们各抒己见,分享自己的听课心得。大家纷纷表示,从这两堂课中收获颇丰,对课文设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春研深耕处,恰是思维拔节时。本次语文教研活动,不仅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激发了学生对科学、历史探索的兴趣,为语文教学开辟了新的思路。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创新的教学方式,让语文课堂更加丰富多彩。